2021-08-27
2021-08-27
2021-08-27
2021-07-27
2021-07-19
2021-07-19
2021-07-19
2021-07-19
2021-07-19
2021-07-19
2021-07-12
2021-07-19
2021-07-06
2021-07-05
2021-05-30
2021-05-21
2021-05-19
2021-05-15
2021-05-08
2021-05-01
|
海南人邱浚的货币观较欧洲人的“劳动价值论”要早170余年2015-07-09 11:58
邱浚:有深刻历史影响力的大经济学家 邱浚的后人邱达民先生在一次座谈会上说,世人只知先人邱浚是一个大学问家、大清官,但少知他是一个有深刻历史影响力的大经济学家。记者查阅了一些相关史料,因600年前海南省海口市这位泰斗,而对海口的历史文化感到无比的骄傲。 邱浚专家赵靖等说:邱浚的思想是“资本主义萌芽因素的要求较早的反映”。 邱浚熟悉历代典章和当代实务。他阅读真德秀的《大学衍义》后,认为此书所论列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等问题确是治国平天下的基本问题,但嫌所谈及的问题不具体、全面。于是便以自己渊博的学识,精深的见解,分门别类地辑录前人有关政治、军事、经济、工程、法律、礼义等方面的理论,并以按语方式表达自己的见解,写成《大学衍义补》。全书凡例十二目,即:正朝廷,固邦本,正百官,制国用,严武备,柔远方,成功化等,详例119目,计160卷,包括《目录》及《审凡微》4卷,全书共164卷,洋洋数百万言,是他耗费半生精力编纂而成的一部巨著。孝宗帝朱佑樘读后指示:“该书考据精详,论述赅博,有补于政治”(《明通鉴》卷36),并命刻印发行。研究邱浚思想的专家学者赵靖等说:邱浚的思想是“资本主义萌芽因素的要求较早的反映”。 邱浚的主要经济观点是:“听民自为”“听民自便”“民自为市” 他认为理财要在以“民为邦本”的基础上理财。保国必先保民。“理财为天下之要道”(《大学衍义补》卷20),要在“民为邦本”的基础上让民理财。他明确地指出,理民财是百姓自己的事,应该让百姓放开手脚,由他们自己去处理,不必要处处事事均由国家干涉或操纵,并认为国家、政府对财政经济的管理主要任务是尽量让私人进行获得财富的活动,即“听民自为”“听民自便”(《制民之产》)。只有这样,百姓才能开动脑筋,想办法,大胆地干,民富起来,政府才能获得赋税。 邱浚主张“民自为市”。工商业是私人求财求利的重要途径。邱浚坚决反对汉代桑弘羊的“平准”,王安石的“市易”等等。设“平准”,即负责收购各地的货物,“贵则卖之,贱则买之”,以调剂市场有无,平衡物价,使“官商大贾亡所牟大利”,而把“大利”归诸政府,成为“安边足用之本”。邱浚认为“民富”,才能“国富”,反对官商的过多垄断,主张开放原属官营的盐、铁、茶与海外贸易,让私商经营,国家再征税。这不仅利于扩大商品的流通渠道,繁荣经济,也有利于增加国家的税收。再则,因为“人君争商贾之利”,会直接给正常的市场活动带来很多弊病。具体表现在于“官与民为市,物必以其民,价必有定数,又有私心诡计百出其间,而欲行之有利而无弊,难矣”(《市籴之令》)。邱浚认为,唯一的办法,只有放手让私人求利求财,通过私人在市场上的自由竞争,则“物必以其良,价必有定数”。这样,根本用不着官吏整日奔忙,人为地干预市场,平抑物价了。 为民寻财“为政,通下情为急” 求利是人的本性,为民开财路是政府的职责,所以邱浚说:“人之所以为人,资财为生,不可一日无者也。”邱浚还进一步把整个国家,整个社会看作是个人的总和,“天下之大,由乎一人之积”(《总论理财之道》)。所以,鼓励个人生财,帮助个人生财,为个人开财路,不但对私人有好处,而且对整个国家,对整个社会也有好处。在这个要点上,他要求政府顺应“人情之俗”,制定适乎时宜的治国方针,走富裕道路,这样“人人各得其分,人人各遂其愿”。这叫做“为政,通下情为急”(明人薛王宣语)。 邱浚的货币观较欧洲古典经济学创始人威廉·配第的“劳动价值论”还要早170余年。 关于货币问题,邱浚认为,货币的起源,是在人们物资交换活动中产生的:“以物易物,物不常有,故有货币之设焉。”但他坚决反对滥发钱币,以防造成通货膨胀的现象。他认为财富来源于自然界,“然皆必资以力,后能成其用”(《大学衍义补》卷27),就由人所付出的劳动大小以决定产品价值的多少。这种观点是中国经济思想史上最早的价值说的萌芽,较欧洲古典经济学创始人威廉·配第的“劳动价值论”还要早170余年。 关于货币制度的改革方案,邱浚主张“三币之法”即“以银为上币,钞为中币,钱为下币”(《大学衍义补》卷27)。从本质上说,这三种币制和近代一些资本主义国家所采用的金(或银)的本位制极有类似的地方。所以,这种改革方案也为朝廷所采纳和实行。它在中国货币学说史上影响深远。 邱浚提出“配丁限田法”,其目的在于力图改良土地占有的不合理制度,以调节贫富的财政负担,促进生产。 邱浚提出“因物以尽用”的主张,把土地分为坟衍、川泽、原湿和丘陵等几个种类。他主张让农民自由种植自选的植物,刺激农民的积极性,提高生产经济效益,在客观上对农业生产向商品化方向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明朝中叶,农民占有的耕地由朱元璋时期的850余万顷,减少到邱浚时期的420余万顷,锐减了50%。他提出的“配丁限田法”,就是“一丁惟许占田一顷,余数不许超过五十亩”。实际上是一种限田制度,限制了皇亲国戚、官僚、贵族、大地主的强占土地。 在邱浚的经济学观点影响下,明朝廷对经济的控制日趋减弱,对原来属国家专卖的酒、茶都放松了控制,不搞专卖,还开放了海禁,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在更多的地区和行业中成长。于是有人认为,邱浚的经济思想是“十五世纪中国经济思想中的曙光”。 本文部分史料出自符国华先生文稿在此鸣谢(记者丁宁 来源:《海口晚报》) 上一篇: 只要有海水的地方,就有海南人
下一篇: (诗意海商)我还会走远,一直走得很远
|